子宫内膜息肉可能导致不孕,但并非所有患者都会出现这种情况。息肉的位置、大小和数量会影响受孕概率,多数情况下通过规范治疗可以改善生育功能。
子宫内膜息肉是子宫内膜局部过度生长形成的良性病变,常见于育龄女性。息肉可能干扰胚胎着床,改变宫腔环境,影响精子运输和卵子发育。位于输卵管开口处的息肉还可能阻碍精卵结合。临床数据显示,不孕女性中约15%-25%存在子宫内膜息肉,切除后自然妊娠率可提高35%-50%。
影响生育的机制:
体积超过1厘米的息肉会显著占据宫腔空间,改变子宫内膜容受性。多发性息肉可能引起异常子宫出血,导致子宫内膜炎症反应。息肉组织的血管生成因子可能干扰胚胎植入时的微环境平衡。部分患者同时存在内分泌紊乱,如黄体功能不足等问题会与息肉形成协同作用。
诊断与治疗建议:
经阴道超声是首选筛查手段,宫腔镜检查能明确息肉性质。对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建议在月经干净后3-7天行宫腔镜下息肉切除术。术后可配合雌孕激素周期治疗促进内膜修复。反复发作或伴有内膜增生者需进行病理评估,必要时采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预防复发。
备孕期间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高脂饮食影响激素水平。每周3-5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有助于改善盆腔血液循环。术后3个月经周期后可尝试受孕,若半年未孕需复查宫腔情况。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或甲状腺功能异常者需同步治疗基础疾病。定期妇科检查及B超监测能早期发现复发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