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性肠梗阻多数情况下可以治愈。通过及时解除梗阻原因、恢复肠道通畅性,配合医学治疗和护理,患者预后通常良好。
1、病因与分期:
机械性肠梗阻主要由肠粘连、肠扭转、肿瘤或异物堵塞等物理性阻塞引起。早期表现为阵发性腹痛、腹胀、呕吐;进展期出现肛门停止排气排便、脱水及电解质紊乱;若未及时干预可能发展为肠坏死、穿孔,危及生命。根据梗阻程度可分为不完全性梗阻与完全性梗阻,前者保守治疗有效率较高,后者常需手术干预。
2、治疗措施:
不完全性梗阻可尝试胃肠减压、禁食、静脉补液等保守治疗,使用山莨菪碱缓解肠痉挛,或通过肠梗阻导管局部减压。完全性梗阻或保守治疗无效时需手术解除病因,如肠粘连松解术、肠切除吻合术等。若由肿瘤导致,需结合肿瘤分期制定综合治疗方案。
3、日常护理与注意事项:
术后早期需严格遵循流质饮食过渡原则,避免过早摄入粗纤维食物。长期预防需保持规律排便习惯,腹部手术后患者可适当按摩促进肠蠕动。既往有肠粘连史者应避免暴饮暴食及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腹部CT监测肠道情况。
康复期建议采用低渣高蛋白饮食,如蒸蛋羹、嫩豆腐等,逐步添加煮软的蔬菜泥。每日餐后轻柔腹部顺时针按摩10分钟,配合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促进肠功能恢复。术后三个月内避免提重物或增加腹压的动作,睡眠时选择侧卧减轻腹部压力。出现反复腹胀、排便习惯改变时应及时就医排查梗阻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