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直肠癌可能出现排便习惯改变、便血、里急后重、腹痛腹胀、体重下降等症状。直肠癌是发生在直肠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早期症状易被忽视,需结合肠镜检查确诊。
1、排便习惯改变
早期直肠癌患者常出现排便频率异常,可能表现为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或排便不尽感。肿瘤刺激肠壁可导致肠道功能紊乱,部分患者会出现大便变细、变形等性状改变。这类症状易与肠易激综合征混淆,需通过肛门指诊或肠镜鉴别。
2、便血
肿瘤表面溃破可引起便中带暗红色血液,血液常与粪便混合。部分患者误认为是痔疮出血而延误就诊。直肠癌便血多伴有黏液分泌,出血量可能逐渐增加。粪便隐血试验可作为初步筛查手段。
3、里急后重
直肠肿瘤刺激肛门括约肌会产生频繁便意,但排便后仍有未排净感。这种下坠感在肿瘤位置较低时更为明显。症状持续加重可能提示肿瘤向周围组织浸润。
4、腹痛腹胀
肿瘤导致肠腔狭窄时可引起阵发性腹痛,进食后加重。部分患者出现肠鸣音亢进、腹胀等不完全性肠梗阻表现。疼痛多位于下腹部,与肿瘤位置相关。
5、体重下降
肿瘤消耗及食欲减退可能导致体重短期内明显减轻。伴随贫血、乏力等全身症状时,往往提示疾病进展。营养代谢异常是恶性肿瘤的常见伴随症状。
建议40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粪便隐血筛查,高危因素者需缩短肠镜检查间隔。保持膳食纤维摄入,控制红肉及加工肉制品食用量,戒烟限酒有助于降低风险。出现疑似症状应尽早就医,早期诊断对预后至关重要。术后患者需遵医嘱定期复查,监测复发及转移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