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肺炎可通过抗病毒治疗、对症支持治疗、氧疗、免疫调节治疗、预防并发症等方式治疗。病毒性肺炎通常由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副流感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引起。
1、抗病毒治疗
针对特定病毒可选用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治疗流感病毒肺炎,利巴韦林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有效。使用抗病毒药物需在发病早期,并严格遵循医嘱。部分病毒性肺炎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此时以对症治疗为主。
2、对症支持治疗
发热患者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物,咳嗽剧烈时可适当使用右美沙芬等镇咳药。保持充足水分摄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重症患者可能需要静脉补液,同时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3、氧疗
血氧饱和度降低的患者需及时进行氧疗,可采用鼻导管或面罩给氧。严重低氧血症可能需要进行高流量氧疗或无创通气。氧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氧合指标,避免氧中毒。
4、免疫调节治疗
对于重症病毒性肺炎,可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控制过度炎症反应,但需权衡免疫抑制风险。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可能对特定患者有益。免疫调节治疗需严格评估适应证和禁忌证。
5、预防并发症
卧床患者需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可进行下肢活动或使用抗凝药物。注意口腔护理预防继发感染。合并细菌感染时需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重症患者需警惕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
病毒性肺炎患者应保持充足休息,摄入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如鸡蛋羹、瘦肉粥、新鲜蔬菜水果等。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交叉感染。恢复期可进行适度呼吸训练,如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高龄、基础疾病患者及孕妇等高风险人群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应及早就医。预防方面建议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流行季节注意佩戴口罩,勤洗手,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