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急性心肌梗塞需立即就医,通过溶栓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药物治疗、吸氧治疗、心脏康复训练等方式干预。该病可能与先天性心脏病、川崎病、冠状动脉异常、严重感染、代谢性疾病等因素有关。
1、溶栓治疗
溶栓治疗适用于发病早期且无禁忌症的患儿,常用药物包括注射用阿替普酶、注射用尿激酶等,可溶解冠状动脉内血栓。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出血倾向,避免颅内出血等并发症。溶栓成功后仍需进一步评估血管再通情况。
2、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是重建血运的有效手段,包括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对于川崎病导致的冠状动脉瘤患儿,可能需多次介入治疗。术后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抗血小板药物预防再狭窄。
3、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贯穿全程,包括硝酸甘油注射液缓解心绞痛、注射用盐酸多巴酚丁胺改善心功能、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抗凝等。合并心律失常者可选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心电图和心肌酶谱变化。
4、吸氧治疗
持续低流量吸氧可改善心肌缺氧状态,氧饱和度需维持在95%以上。对于出现心源性休克者,可能需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吸氧治疗需配合血气分析调整参数,避免氧中毒或二氧化碳潴留。
5、心脏康复训练
急性期后需制定个体化康复计划,初期以床上被动运动为主,逐渐过渡到步行训练。康复期间需监测心率血压变化,训练强度以不诱发心绞痛为度。建议家长记录每日活动量,定期复查心脏超声评估心功能恢复情况。
患儿出院后需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3克,多进食新鲜蔬菜水果补充钾镁元素。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保证充足睡眠。家长应学会监测脉搏和识别心绞痛症状,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片等急救药物。定期复查冠状动脉CT或造影,警惕再梗塞风险。恢复期可适当补充辅酶Q10等营养心肌的膳食补充剂,但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