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检查主要评估盆底肌肉、韧带及神经功能,筛查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等疾病。检查项目主要有盆底肌力测试、超声检查、尿流率测定、肛门直肠测压、神经电生理检测。
1、盆底肌力测试
通过指检或仪器测量盆底肌肉收缩力,判断肌力分级。产妇、长期便秘者易出现肌力下降,可能伴随压力性尿失禁。凯格尔运动可帮助改善肌力,严重者需生物反馈治疗。
2、超声检查
经会阴或直肠超声可观察膀胱颈移动度、直肠膨出等情况。产后女性常见膀胱下垂,可能伴随排尿困难。动态超声能实时监测咳嗽时的器官位移,为脱垂分型提供依据。
3、尿流率测定
记录排尿速度曲线评估膀胱功能。前列腺增生患者多见曲线低平,可能伴随残余尿增多。检查前需憋尿,结果异常需结合尿动力学进一步诊断。
4、肛门直肠测压
检测肛门括约肌静息压和收缩压,诊断排便障碍。肛裂患者常伴静息压升高,可能伴随排便疼痛。检查需插入测压导管,能鉴别肌源性或神经源性便失禁。
5、神经电生理检测
通过肌电图评估阴部神经传导功能。糖尿病神经病变者多见潜伏期延长,可能伴随会阴麻木。需配合诱发电位检查,帮助定位神经损伤节段。
建议检查前3天避免阴道灌洗或使用栓剂,穿着宽松衣物。产后42天、更年期女性应定期筛查,存在慢性咳嗽或长期负重者需提前检查。日常可进行盆底肌锻炼,避免久蹲久站,控制体重和便秘能降低盆底疾病风险。出现持续漏尿、下坠感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