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甲出现纹路多数属于生理性改变,可能与年龄增长、营养不良、局部外伤、真菌感染或系统性疾病有关。主要表现类型包括纵向纹、横向纹、点状凹陷等。
1、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增长,指甲基质细胞再生能力下降,角质层水分减少,约60%中老年人会出现纵向细纹。这种纹路均匀平整且无颜色改变,属于正常老化现象。日常保持手部保湿即可,无需特殊处理。
2、营养缺乏:
长期缺乏蛋白质、铁、锌或维生素B族时,甲板会出现横向凹陷博氏线或纵向脊状隆起。素食者、节食人群及消化吸收障碍患者多见。建议增加瘦肉、动物肝脏、坚果等富含微量元素的食物摄入。
3、机械损伤:
指甲根部基质区遭受撞击、过度修甲等物理刺激后,可能形成横向波浪纹。美甲爱好者因频繁打磨甲面,常见甲板分层伴细密横纹。损伤后新甲生长约需3-6个月,期间应避免接触刺激性化学制剂。
4、真菌感染:
甲癣患者除纹路外,多伴随甲板增厚、发黄或碎屑堆积。红色毛癣菌感染可导致纵向黑线,须与甲母痣鉴别。确诊需进行真菌镜检,治疗需持续使用抗真菌药物3个月以上。
3、系统疾病:
银屑病甲损表现为顶针样凹陷,扁平苔藓可引起甲板纵裂。甲状腺功能异常、雷诺氏病等也可能导致甲纹改变。这类疾病往往伴随皮肤或其他系统症状,需通过血液检查、甲活检等明确诊断。
保持均衡饮食对指甲健康至关重要,每日应摄入足量优质蛋白如鸡蛋、鱼肉,配合富含维生素E的橄榄油或牛油果。洗手后及时涂抹含尿素成分的护手霜,避免长时间浸泡碱性清洁剂。出现甲纹伴随颜色改变、疼痛或甲床分离时,建议到皮肤科进行专业评估,必要时完善微量元素检测或甲状腺功能筛查。规律作息和戒烟也有助于改善甲板微循环,促进指甲正常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