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伏牙可能引发邻牙损伤、牙列不齐、囊肿形成、咬合功能异常及炎症感染等危害。埋伏牙指未能正常萌出的牙齿,常见于智齿或上颌尖牙,其危害主要有牙根吸收、错颌畸形、颌骨病变、咀嚼障碍和反复感染。
1、邻牙损伤:
埋伏牙长期压迫相邻牙齿牙根,可能导致牙根吸收或松动。临床常见下颌第三磨牙水平阻生导致第二磨牙远中根吸收,严重时需拔除受累牙。X线检查可早期发现邻牙牙根变短或边缘模糊等吸收征象。
2、牙列不齐:
埋伏牙占据颌骨空间可能推挤正常牙齿移位,造成牙弓长度不足或牙齿扭转。上颌尖牙埋伏常导致侧切牙与第一前磨牙间出现间隙,影响美观及清洁。正畸治疗通常需要先手术暴露埋伏牙再牵引复位。
3、囊肿形成:
埋伏牙周围滤泡可能发展为含牙囊肿,侵蚀颌骨造成骨质缺损。下颌骨囊肿较大时可引发病理性骨折,上颌囊肿可能侵入上颌窦。CT检查能明确囊肿范围,需手术摘除囊肿并处理埋伏牙。
4、咬合异常:
埋伏牙导致牙齿缺失或错位可能干扰正常咬合关系。单侧埋伏牙易引发偏侧咀嚼,长期可能诱发颞下颌关节紊乱。功能性矫治器或正颌手术可改善因埋伏牙导致的严重错颌畸形。
5、感染风险:
部分萌出的埋伏牙表面牙龈易形成盲袋,食物残渣滞留引发冠周炎。急性发作时出现红肿热痛,可能扩散引起间隙感染。反复感染需考虑拔牙,术前需通过全景片评估牙根与下牙槽神经关系。
发现埋伏牙建议定期口腔检查,通过曲面断层片或锥形束CT评估牙齿位置及周围组织状况。青少年期早期干预可降低并发症风险,已出现症状者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正畸牵引、开窗助萌或手术拔除。日常需加强口腔卫生,使用含氟牙膏及牙线清洁,避免过硬食物刺激埋伏牙区域。备孕女性建议提前处理有潜在风险的埋伏牙,防止孕期激素变化诱发急性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