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用药指南 > 资讯详情

急性乙肝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接触传播、共用注射器传播、医源性传播等途径感染。

1、血液传播:

接触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可能导致感染。纹身、穿耳洞、共用剃须刀等行为存在风险。避免接触他人血液,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可降低感染概率。

2、母婴传播:

乙肝病毒可通过胎盘或分娩过程从母亲传染给新生儿。孕妇产前筛查乙肝表面抗原,新生儿出生后12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可阻断传播。

3、性接触传播:

无保护性行为可能传播乙肝病毒。正确使用安全套能有效预防。建议性伴侣双方进行乙肝筛查,未感染者及时接种疫苗。

4、共用注射器:

静脉吸毒者共用针具是高风险行为。使用消毒不彻底的医疗器械也存在隐患。杜绝毒品滥用,医疗机构严格消毒流程至关重要。

5、医源性传播:

输血、透析、手术等医疗操作可能造成传播。现代医疗已实现血源筛查和器械灭菌,但违规操作仍存风险。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可最大限度保障安全。

预防乙肝需保持良好卫生习惯,避免高危行为。日常饮食注意营养均衡,多摄入新鲜蔬果和优质蛋白;适度运动增强体质;定期体检监测乙肝表面抗体水平。乙肝病毒携带者应避免饮酒,减少肝脏负担。出现乏力、食欲减退、黄疸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检查。

上一篇:吃氯雷他定片多长时间见效 下一篇:眼睛几度为高度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