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用药指南 > 资讯详情

儿童白内障可通过晶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屈光矫正等方式治疗,通常由遗传因素、宫内感染、代谢异常、外伤、先天性发育异常等原因引起。

1、手术治疗:

晶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是主要治疗手段,适用于严重混浊影响视力的情况。手术时机需根据患儿年龄和视力发育需求评估,部分病例需分阶段进行。术后需长期随访观察屈光状态变化。

2、光学矫正:

对于暂未达到手术指征的患儿,可通过配戴角膜接触镜或框架眼镜进行光学矫正。高度数屈光不正需选择高折射率镜片,定期复查调整度数。弱视训练需同步开展以促进视觉发育。

3、遗传因素: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是常见病因,可能与GJA8、CRYAA等基因突变有关。表现为双眼对称性混浊,通常伴有眼球震颤等症状。建议进行基因检测和遗传咨询,评估家族成员发病风险。

4、代谢异常:

半乳糖血症、糖尿病等代谢疾病可能导致晶状体混浊。患儿多伴有喂养困难、发育迟缓等全身症状。需通过血尿代谢筛查确诊,采取饮食控制配合白内障治疗。

5、术后护理:

术后需规范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氟米龙滴眼液预防感染和炎症。避免揉眼和剧烈运动,定期复查眼压和眼底。建立屈光档案跟踪视力变化,及时调整矫正方案。

儿童白内障治疗需建立多学科协作体系,术后坚持补充维生素A、DHA等营养素促进视觉发育,适度进行眼球运动训练。建议选择富含叶黄素的深色蔬菜,控制每日屏幕使用时间不超过1小时,建立每3-6个月定期眼科随访机制,监测双眼视功能发育状况。对于合并全身疾病的患儿,需同步治疗原发病,避免代谢紊乱导致白内障复发。

上一篇:母乳喂养有必要吃DHA吗 下一篇:眼睛几度为高度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