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乙肝病毒携带者日常接触不会被传染。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传播,共用餐具、握手、拥抱等行为不会导致感染。
乙肝病毒的传播需要特定条件,病毒无法通过消化道或完整皮肤侵入人体。日常工作生活中,病毒携带者的汗液、唾液、泪液等体液含病毒量极低,不具备传染性。我国自1992年起对新生儿实施乙肝疫苗计划免疫,接种后可产生有效抗体保护。
需注意的高风险接触行为:
直接接触携带者的血液或体液存在感染可能,如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接触血液的个人用品。医护人员接触患者血液标本时应做好防护。纹身、打耳洞等有创操作需确保器械严格消毒。
暴露后预防措施:
未接种疫苗者发生血液暴露后,应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接种疫苗。已接种疫苗但抗体水平不足者需加强接种。家庭成员中有携带者时,建议其他成员检测抗体水平,阴性者需补种疫苗。
保持规律作息与均衡饮食有助于维持免疫力,适量摄入富含优质蛋白的鱼类、豆制品可促进肝细胞修复。避免过量饮酒减轻肝脏负担,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定期体检监测肝功能,接触携带者的家庭成员建议每3-5年复查抗体水平。我国约有7000万乙肝病毒携带者,科学认知传播途径可消除不必要的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