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治疗需根据病因选择药物,常见药物包括渗透性泻药、刺激性泻药和容积性泻药。
1、渗透性泻药:
渗透性泻药通过增加肠道水分软化粪便,适合轻中度便秘患者。常用药物有乳果糖、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这类药物作用温和,长期使用耐受性较好,但需注意过量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乳果糖还可促进益生菌生长,改善肠道微环境;聚乙二醇不影响肠道吸收功能,适合老年患者。
2、刺激性泻药:
刺激性泻药直接作用于肠神经增强蠕动,代表药物包括比沙可啶、番泻叶提取物。短期使用可快速缓解症状,但长期应用可能损伤肠神经系统,导致结肠黑变病或依赖性。适用于其他药物无效时的临时使用,孕妇及炎症性肠病患者禁用。
3、容积性泻药:
容积性泻药以膳食纤维为主,如欧车前亲水胶、小麦纤维素。通过吸水膨胀刺激肠壁反射性蠕动,最接近生理排便方式。需配合足量饮水,起效较慢但安全性高,适合孕产妇及慢性便秘患者。肠梗阻患者禁用,服用时可能出现腹胀等不适。
改善便秘需综合调整生活方式,每日饮水不少于1500毫升,增加全谷物、绿叶蔬菜等膳食纤维摄入。规律进行快走、腹部按摩等运动促进肠蠕动,建立固定排便时间。避免久坐久站,减少精制食品摄入。若调整生活方式后症状未缓解,或伴随腹痛、便血等警报症状,需及时就医排除器质性疾病。老年患者用药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儿童便秘应先尝试饮食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