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锥切术后多数患者可以正常生育。手术目的是切除病变组织,但保留生育功能需结合术后宫颈恢复情况评估。
1、术后生育能力评估:
宫颈锥切术主要用于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手术范围直接影响生育能力。采用冷刀锥切或高频电波刀手术时,若切除深度小于1厘米、范围不超过宫颈管周径的1/3,术后6个月复查显示宫颈管长度大于2.5厘米者,妊娠成功率与普通人群无显著差异。术后需通过阴道超声监测宫颈机能,孕中期建议每两周测量宫颈长度。
2、妊娠期风险管理:
锥切术后妊娠可能面临宫颈机能不全风险,表现为孕中期无痛性宫口扩张。这类孕妇需在妊娠12周起进行预防性宫颈环扎术,并限制剧烈活动。孕20周后每周进行阴道分泌物检测,预防上行性感染。出现宫缩频繁或阴道流液需立即住院,使用宫缩抑制剂联合抗生素治疗。
术后备孕前应完成至少3次细胞学复查,确认切缘阴性且HPV转阴。妊娠期间需加强产前检查频率,孕16周起每4周进行阴道镜评估。日常避免负重及长时间站立,建议补充维生素E改善宫颈弹性。分娩方式需个体化评估,宫颈条件良好者可尝试阴道分娩,但需缩短第二产程,必要时采用产钳助产。产后需关注月经恢复情况,哺乳期结束后复查HPV及T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