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皮环切术可通过局部麻醉、激光切除、传统手术等方式治疗,风险通常由术后感染、出血、局部水肿、伤口愈合不良、麻醉过敏等原因引起。
1、术后感染:
手术创面可能因护理不当导致细菌感染,表现为红肿、渗液或发热。每日用碘伏消毒伤口,口服头孢克肟、阿莫西林等抗生素可预防。术后1周内避免沾水,穿透气棉质内裤减少摩擦。
2、术中出血:
阴茎背血管损伤可能引发持续性渗血,严重时需电凝止血。术前需检查凝血功能,高血压患者应控制血压至140/90mmHg以下。术后加压包扎24小时,避免剧烈运动。
3、局部水肿:
淋巴回流受阻常导致包皮肿胀,通常2-3周自行消退。夜间将阴茎抬高30度,白天使用弹力绷带加压。肿胀明显时可口服地奥司明改善循环。
4、伤口裂开:
可能与缝合技术或过早勃起有关,表现为缝线处开裂。采用可吸收缝线可降低风险,术后口服雌激素类药物抑制勃起。裂开小于1cm可保守处理,大于1cm需二次缝合。
5、麻醉风险:
局部麻醉可能引发心悸、头晕等过敏反应,全麻存在呼吸抑制可能。术前需告知医生过敏史,监测血氧饱和度。利多卡因皮试阳性者改用罗哌卡因。
术后饮食宜选择冬瓜、薏米等利尿食物促进消肿,避免辛辣刺激。恢复期可进行快走等低强度运动,术后6周内禁止游泳、骑行。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观察有无异常分泌物。夜间睡眠时采用仰卧位减少压迫,若出现持续疼痛或发热需及时复查。术后1个月复查评估愈合情况,3个月内避免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