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可通过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抗血小板药物,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调脂药物,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肌梗塞通常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等因素有关,常表现为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1、抗血小板药物: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风险,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作为P2Y12受体拮抗剂可协同阻断血小板活化通路。这类药物需长期服用以预防支架内再狭窄和二次心梗,但可能增加消化道出血风险。
2、调脂药物:
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属于强效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持续使用可使动脉斑块趋于稳定,需定期监测肝功能与肌酸激酶水平。
3、β受体阻滞剂:
美托洛尔和比索洛尔通过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预后,适用于无禁忌证的患者。这类药物可减轻心脏负荷,但需警惕心动过缓和支气管痉挛等不良反应。
4、血管紧张素抑制剂:
雷米普利和培哚普利通过抑制RAAS系统减轻心室重构,适用于伴左室功能不全者。用药期间需监测血钾和肾功能,干咳是常见停药原因。
5、抗凝药物:
肝素和低分子肝素用于急性期治疗,利伐沙班等新型口服抗凝药适用于特定人群。这类药物通过抑制凝血瀑布防止血栓扩展,但需平衡出血风险。
心肌梗塞患者需长期坚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钠摄入控制在2000mg以下,优先选择深海鱼、燕麦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康复期建议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中等强度活动,每次持续30-45分钟。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指标,戒烟限酒并保持情绪稳定,术后患者需严格遵医嘱进行双抗治疗和随访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