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胎粪吸入综合征需通过产前监测、分娩过程管理和新生儿处理等综合措施。主要有加强孕期保健、规范产程监护、及时清理呼吸道、避免过期妊娠、控制妊娠期并发症等方法。
1、加强孕期保健
定期产检有助于早期发现胎儿窘迫或胎盘功能异常。孕妇需监测胎动变化,出现胎动减少或消失应立即就医。妊娠期糖尿病或高血压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血压,降低胎儿宫内缺氧风险。补充铁剂预防贫血,避免因母体缺氧影响胎儿供氧。
2、规范产程监护
分娩过程中需持续胎心监护,发现胎心减速或变异减少提示胎儿缺氧可能。羊水浑浊度评估是关键,出现Ⅲ度粪染羊水时需考虑缩短第二产程。必要时行会阴侧切术减少胎儿头部受压时间,产科医生需评估是否需紧急剖宫产终止妊娠。
3、清理呼吸道
胎儿娩出后尚未建立自主呼吸前,需立即用吸球或吸痰管清理口鼻分泌物。对存在胎粪污染且无活力的新生儿,应在喉镜直视下行气管内吸引。操作需由经过培训的医护人员完成,避免操作不当导致喉痉挛或气道损伤。
4、避免过期妊娠
妊娠超过42周时胎盘功能逐渐衰退,胎儿缺氧概率增加。建议孕41周未自然临产者考虑引产,减少胎粪排出风险。通过超声监测羊水量和胎盘成熟度,出现羊水过少或胎盘钙化需提前干预。
5、控制妊娠并发症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可能导致胎盘灌注不足,子痫前期患者需密切监测胎儿生长情况。双胎妊娠或胎儿生长受限时,需增加产检频率评估胎儿安危。对于胎膜早破病例,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并监测感染征象。
孕妇应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适度运动如孕妇瑜伽有助于改善胎盘血液循环,但需避免剧烈活动。出现腹痛、阴道流血等异常症状需及时就诊,分娩时选择具备新生儿复苏条件的医疗机构。产后注意观察新生儿呼吸状况,发现呼吸急促或呻吟声需立即通知医护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