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用药指南 > 资讯详情

D-二聚体高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5-04-09 09:43 相关企业:复禾医药

D-二聚体高可能由创伤、术后恢复、妊娠、静脉血栓栓塞、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凝治疗、溶栓治疗、病因治疗、动态监测、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干预。

1、创伤:机体受到外伤或手术创伤后,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激活导致D-二聚体升高。这种情况通常伴随局部肿胀、疼痛等症状,需进行伤口清创处理,必要时预防性使用低分子肝素。

2、术后恢复:外科手术会激活凝血级联反应,术后3-5天D-二聚体可达峰值。建议早期下床活动,穿着弹力袜预防深静脉血栓,监测数值变化趋势。

3、妊娠状态:妊娠期凝血功能亢进,孕中晚期D-二聚体可升高3-4倍。需定期产检监测凝血功能,补充铁剂和叶酸,避免长时间卧床。

4、静脉血栓: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时,D-二聚体敏感性超过95%。患者可能出现下肢不对称水肿、胸痛咯血,需使用利伐沙班、达比加群等抗凝药物,严重者需行导管溶栓术。

5、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导致微血管广泛血栓形成,D-二聚体常超过5mg/L。需要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纠正凝血异常,同时治疗原发病如感染、恶性肿瘤等。

D-二聚体升高时应结合临床情况综合判断,建议检测前24小时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清淡饮食减少血脂干扰。高血压患者需控制血压在130/80mmHg以下,糖尿病患者维持糖化血红蛋白<7%。对于持续异常者,推荐进行下肢静脉超声、CT肺动脉造影等影像学检查,必要时转诊血液科或血管外科专科治疗。

上一篇:类天疱疮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下一篇:胃蛋白酶颗粒的日常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