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动脉狭窄通常不会自行痊愈。该疾病多由动脉粥样硬化或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导致血管持续狭窄,需医学干预阻止病情进展。
一、动脉粥样硬化型肾动脉狭窄:
此类占比约90%,与高血压、高血脂等代谢异常密切相关。典型表现为难以控制的高血压收缩压>160mmHg及肾功能渐进性下降。超声检查可见血管内中膜增厚伴斑块形成。治疗需联合降压药物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他汀类调脂药,并严格控制盐分摄入。若狭窄程度超过70%且药物控制不佳,可考虑血管成形术或支架置入。
二、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型肾动脉狭窄:
多见于年轻女性,属于先天性血管壁结构异常。特征为肾动脉中段"串珠样"狭窄,常引发突发性严重高血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确诊金标准。此类患者对血管成形术反应良好,术后5年再狭窄率不足10%,但需定期复查血压及肾功能。
日常需监测晨起静息血压并记录波动情况,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避免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可能损害肾功能的药物。建议每周进行3-5次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每次持续30-45分钟以改善血管弹性。合并糖尿病患者应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同时每3-6个月检查尿微量白蛋白。若出现夜尿增多、下肢浮肿等肾功能异常信号,需立即复查肾小球滤过率及肾脏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