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肉芽肿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
腹股沟肉芽肿是由肉芽肿荚膜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性传播疾病。病原体通过皮肤黏膜微小破损侵入人体,在腹股沟、外生殖器等部位形成无痛性溃疡和肉芽肿。典型皮损初期为单个或多个皮下结节,逐渐破溃形成边界清晰的溃疡,基底呈牛肉红色且易出血,伴有浆液性渗出。未经治疗的溃疡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并导致局部淋巴管阻塞、组织纤维化等并发症。
传播途径与高危人群:
性接触是主要传播方式,尤其无保护性行为风险更高。间接接触被病原体污染的衣物、毛巾等也可能传播,但概率较低。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性活跃期青壮年、多性伴者及性工作者属于高危人群。合并艾滋病病毒感染会加速病情进展。
预防与治疗措施:
确诊需通过溃疡分泌物涂片镜检或组织病理学检查。治疗首选多西环素、阿奇霉素等抗生素,需足疗程用药直至溃疡完全愈合。性伴侣需同步检查治疗,治疗期间禁止性行为。日常应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导致继发感染。痊愈后需定期复查,观察是否有复发迹象。
预防关键在于安全性行为,正确使用避孕套可显著降低感染风险。避免与疑似患者共用贴身物品,接触可疑污染物后及时消毒清洗。出现腹股沟区域无痛性溃疡、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明确诊断。疾病治愈后仍需注意个人防护,因康复者不产生持久免疫力,存在再次感染可能。保持单一性伴侣、定期进行性健康检查是有效的长期预防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