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可辅助检测胃结石,但确诊需结合胃镜检查。胃结石诊断方法包括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实验室检查、症状评估、病史采集。

1、影像学检查:
腹部B超能显示胃内高回声团块,对阳性结石检出率约60%-70%。X线平片可发现含钙结石,CT扫描能清晰显示结石位置、大小及胃壁状况。超声检查无创便捷,但易受胃内气体干扰。
2、内镜检查:
胃镜是确诊金标准,可直接观察结石形态并取样活检。电子胃镜能鉴别植物性、毛发性、混合性结石类型,同时评估黏膜损伤程度。检查前需禁食8小时,过程中可能需注水充盈胃腔。

3、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可判断是否合并感染,粪便隐血试验检测消化道出血。胃液分析有助于判断胃酸分泌状态,某些结石患者可见胃蛋白酶活性异常。生化检查需重点关注电解质平衡及营养指标。
4、症状评估:
典型表现为上腹疼痛、饱胀感及反复呕吐,进食后加重。巨大结石可能导致幽门梗阻,出现脱水及电解质紊乱。部分患者伴随反酸嗳气,症状持续两周以上需警惕穿孔风险。
5、病史采集:
需询问柿子、黑枣等易致结石食物摄入史。胃部手术患者更易形成结石,糖尿病患者胃排空延迟是危险因素。长期服用抑酸药或抗胆碱能药物者需重点筛查。

确诊胃结石后应调整饮食结构,避免食用鞣酸含量高的柿子、山楂。急性期建议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低纤维软食。适度运动促进胃肠蠕动,每日饮水不少于2000ml。定期复查胃镜监测结石溶解情况,较大结石需考虑内镜下碎石或手术取石。合并幽门梗阻时需禁食胃肠减压,营养支持可选择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