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用药指南 > 资讯详情

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5-05-23 16:20 相关企业:复禾医药

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是由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炎症性疾病,常见于免疫功能低下人群,临床表现为发热、肝区疼痛、黄疸等。主要传播途径包括母婴垂直传播、密切接触传播、输血或器官移植传播、性接触传播及医源性感染。

1、母婴传播:

先天性感染是新生儿发病的主要方式,孕妇原发性感染时病毒可通过胎盘传染胎儿。感染胎儿可能出现肝脾肿大、黄疸等临床表现,需通过血清学检测和病毒DNA检测确诊。治疗以更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为主,严重者需静脉用药

2、密切接触:

病毒存在于唾液、尿液等体液中,家庭成员或托幼机构中密切接触可造成传播。儿童感染多表现为无症状或轻微肝炎,免疫功能正常者通常无需特殊治疗,以休息和营养支持为主。

3、输血传播:

输入含有巨细胞病毒的血液或血制品可导致感染,常见于大量输血患者。潜伏期约4-8周后出现发热、肝功能异常,确诊需检测病毒抗原或抗体。预防措施包括对血制品进行病毒灭活处理。

4、性接触传播:

病毒存在于生殖道分泌物中,通过性行为传播风险较高。青少年及成人感染者可能出现单核细胞增多症样表现,合并肝炎时需监测转氨酶水平,必要时使用缬更昔洛韦治疗。

5、医源性感染:

器官移植后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易发生潜伏病毒再激活,是移植后肝炎的常见原因。临床表现包括持续发热、肝酶升高,需通过肝活检确诊。预防性使用更昔洛韦可降低发生率。

日常需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共用毛巾餐具;孕妇应定期进行巨细胞病毒抗体筛查;免疫功能低下者需避免接触儿童分泌物;移植患者要严格遵医嘱使用抗病毒预防药物。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为主,适量补充乳制品和新鲜果蔬,避免饮酒。出现持续发热、皮肤巩膜黄染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肝功能异常者需定期复查超声和肝酶指标。

上一篇:慢性阑尾炎患者腹泻是变严重了吗 下一篇:酒精肝和脂肪肝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