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常用治疗药物包括多糖铁复合物、硫酸亚铁和琥珀酸亚铁。药物选择需根据患者铁缺乏程度、胃肠耐受性及基础疾病综合评估。
1、多糖铁复合物:
多糖铁复合物为有机铁剂,含铁量达46%。其分子结构类似铁蛋白,在十二指肠以主动转运方式吸收,生物利用度较高。该药对胃肠黏膜刺激较小,常见不良反应为轻微恶心,适合妊娠期女性及胃肠功能敏感者。用药期间需监测血红蛋白及血清铁蛋白水平。
2、硫酸亚铁:
硫酸亚铁是经典无机铁剂,含铁量20%-30%。在胃酸环境中溶解后于十二指肠吸收,需配合维生素C服用以促进铁离子转化。可能引起便秘、黑便等副作用,餐后服用可减轻刺激。禁与抑酸药物同服,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血常规。
3、琥珀酸亚铁:
琥珀酸亚铁属新型有机铁,含铁量约35%。其溶解性优于硫酸亚铁,在pH值较高的肠液中仍能保持溶解状态。吸收过程不受胃酸分泌影响,适合萎缩性胃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但大剂量可能引起腹部不适。
4、右旋糖酐铁:
右旋糖酐铁为注射用铁剂,适用于口服铁剂无效或需要快速补铁的严重贫血患者。通过静脉给药可直接被网状内皮系统摄取,避免首过效应。可能发生过敏反应,首次使用需进行试验剂量注射。禁用于急慢性感染活动期。
5、富马酸亚铁:
富马酸亚铁是有机铁复合物,含铁量33%。在肠道以分子形式完整吸收,受食物影响较小。生物利用度较硫酸亚铁提高50%,血红蛋白回升速度较快。常见不良反应包括食欲减退,长期使用需警惕铁过载风险。
缺铁性贫血患者应配合富含血红素铁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瘦肉等,同时增加维生素C摄入促进铁吸收。饮茶与补铁间隔2小时以上,钙剂需错开服用时间。治疗期间每月监测血红蛋白,达标后仍需继续补铁3-6个月补充储存铁。适度有氧运动可改善组织缺氧状态,但需避免过度疲劳。出现心悸加重或血红蛋白持续不升应及时复诊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