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阵痛时通常仍会有胎动,但胎动频率和强度可能发生变化。
临产时子宫收缩会挤压胎儿活动空间,胎动可能减少或变得轻微,但不会完全消失。若胎动突然显著减少或长时间消失,需警惕胎儿窘迫可能。正常胎动是胎儿健康的重要指标,孕晚期建议每日固定时间监测胎动次数,每小时3-5次属于正常范围。
1、生理性胎动变化:
阵痛初期宫缩间歇期仍可感知胎动,随着宫缩强度增加,胎儿可能因空间受限转为局部肢体活动。此时胎动特征多为短促轻微的踢动或滑动感,多集中在子宫上部。孕母改变体位或进食后可能短暂刺激胎动增加,这种生理性调整无需过度担忧。
2、病理性胎动异常:
若阵痛期间胎动完全停止超过2小时,或出现剧烈躁动后突然静止,可能与胎盘功能异常、脐带绕颈等因素有关。这类情况常伴随胎心率异常,需立即通过胎心监护评估。孕母合并妊娠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时,更需密切监测胎动变化。
建议孕晚期学习正确计数胎动方法,准备待产包时携带胎心监测仪。阵痛期间保持左侧卧位改善胎盘供血,避免平躺加重胎儿缺氧。如发现胎动异常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必要时通过超声或生物物理评分进一步评估胎儿状况。合理调整呼吸节奏有助于缓解宫缩疼痛,维持稳定的情绪状态对胎儿更为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