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积水是尿液排出受阻导致肾盂和肾盏扩张的病理状态,其严重程度取决于病因和梗阻持续时间。
1、病因与发病机制:
肾积水可能与输尿管结石、肿瘤压迫、先天性畸形等因素有关。输尿管结石是最常见原因,结石阻塞输尿管会导致尿液无法正常流入膀胱。肿瘤压迫多见于盆腔或腹膜后肿瘤,可能直接压迫输尿管。先天性畸形如输尿管狭窄或膀胱输尿管反流,也可能在儿童期就引发肾积水。
2、临床表现:
轻度肾积水可能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中度患者可能出现腰部钝痛或胀痛,疼痛可向同侧腹部放射。重度肾积水伴随感染时,可能出现发热、寒战、尿频尿急等尿路感染症状。长期未治疗的肾积水可能导致肾功能减退,表现为夜尿增多、乏力等。
3、诊断与评估:
超声检查是首选筛查手段,能清晰显示肾脏形态和积水程度。静脉尿路造影可评估肾功能和梗阻部位,CT尿路成像能三维重建尿路结构。肾功能检查包括血肌酐和尿素氮测定,核素肾图可定量评估分肾功能。这些检查有助于判断积水对肾脏的损害程度。
4、治疗原则:
解除梗阻是治疗关键,输尿管结石可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或输尿管镜取石。肿瘤压迫需手术切除肿瘤或放置输尿管支架。先天性畸形可能需要输尿管成形术。合并感染时需使用抗生素,严重肾功能损害需血液透析过渡。治疗时机越早,肾功能恢复可能性越大。
日常需保持每日2000毫升以上饮水量,避免高草酸食物如菠菜、巧克力。适度运动有助于小结石排出,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导致结石移位。定期复查超声监测积水变化,出现腰痛或发热应及时就诊。控制血压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减少高蛋白饮食以减轻肾脏负担。戒烟限酒,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