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鼻塞可通过生理盐水冲洗、抗组胺药物、减充血剂、解热镇痛药、中成药等方式缓解。鼻腔黏膜充血水肿、炎症反应、组胺释放、病原体感染、过敏反应等因素可能引发症状。
1、生理冲洗:生理盐水或海盐水喷雾能稀释鼻腔分泌物,机械性清除病原体和过敏原。冲洗时头部稍前倾,避免呛咳,每日2-3次可改善黏膜纤毛运动功能。儿童需选用专用鼻腔冲洗器。
2、抗组胺药物:氯雷他定、西替利嗪、苯海拉明等药物通过阻断H1受体减轻过敏反应。适用于过敏性鼻炎合并感冒的情况,可缓解打喷嚏和清水样鼻涕。服药期间需避免驾驶或高空作业。
3、减充血剂:伪麻黄碱、羟甲唑啉等药物能收缩鼻腔血管,快速缓解充血性鼻塞。连续使用不超过3-5天,长期应用可能引发药物性鼻炎。高血压患者慎用口服减充血剂。
4、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阿司匹林等药物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轻鼻窦区胀痛和低热症状。儿童禁用阿司匹林以防瑞氏综合征,肝功能异常者需调整对乙酰氨基酚剂量。
5、中成药调理:连花清瘟胶囊、感冒清热颗粒、荆防颗粒等具有疏风解表功效。含麻黄成分的中成药可能升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需注意颗粒剂中的糖分含量。
感冒期间建议保持每日2000ml温水摄入,食用白萝卜、生姜、葱白等辛温发散食材。适度进行八段锦、呼吸操等温和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卧室使用加湿器维持50%-60%湿度,定期更换枕套减少尘螨接触。若鼻塞伴随持续头痛、脓性分泌物或发热超过3天,需排除细菌性鼻窦炎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