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膜穿孔可通过耳镜检查、听力测试、鼓室压力测定、显微镜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方式诊断。
1、耳镜检查:使用耳镜观察外耳道及鼓膜情况,直接判断穿孔位置与大小。鼓膜穿孔常呈现边缘不规则的圆形或裂隙状缺损,伴周围充血或分泌物。检查前需清理外耳道耵聍,避免影响视野。儿童需固定头部防止误伤。
2、听力测试:纯音测听可评估传导性听力损失程度。穿孔面积越大,气骨导差越显著,通常表现为低频区听力下降。声导抗测试显示鼓室图为B型平坦型提示中耳积液,或C型负压型提示咽鼓管功能障碍。
3、鼓室压力测定:通过声导抗仪测量中耳压力变化,判断咽鼓管功能状态。穿孔时外耳道与中耳压力相等,曲线呈直线状。该检查可鉴别单纯性穿孔与合并中耳炎的情况,指导后续治疗选择。
4、显微镜检查:手术显微镜放大观察可精确测量穿孔边缘残留鼓膜厚度及血供情况。适用于准备行鼓膜修补术的患者,能识别钙化斑、胆脂瘤等继发病变。检查需专业耳科医师操作,避免触碰裸露的听小骨。
5、影像学检查:颞骨高分辨率CT可显示听骨链完整性及中耳乳突气房病变。MRI适用于怀疑颅内并发症时,如脑脓肿或硬膜外脓肿。影像学对创伤性穿孔合并颞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最高。
日常需避免耳道进水,游泳时使用防水耳塞。增加蛋白质摄入促进组织修复,如鸡蛋、鱼肉。避免用力擤鼻或高空飞行以防气压伤。突发耳痛流脓需及时复查,警惕继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