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胃病的中药主要有柴胡疏肝散、香砂六君子汤、半夏泻心汤、保和丸、黄芪建中汤等。
1、柴胡疏肝散:
适用于肝气犯胃型胃病,表现为胃脘胀痛、嗳气频繁。方中柴胡疏肝解郁,配伍陈皮、香附理气和胃,白芍柔肝止痛。现代研究表明该方可调节胃肠激素分泌,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湿热中阻或胃阴不足者慎用。
2、香砂六君子汤:
针对脾胃虚弱型胃病,症见食欲不振、饭后腹胀。含党参、白术健脾益气,茯苓、半夏化湿和胃,木香、砂仁行气消胀。临床证实能增强胃动力,修复胃黏膜损伤。急性胃出血期间不宜使用。
3、半夏泻心汤:
主治寒热错杂型胃病,常见胃痛灼热、口苦黏腻。黄连、黄芩清热燥湿,干姜、半夏辛开苦降,人参、大枣补益脾胃。药理显示具有抗幽门螺杆菌作用,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需调整配伍。
4、保和丸:
用于食积停滞型胃病,症状包括嗳腐吞酸、脘腹胀满。山楂、神曲消食化积,莱菔子、连翘清热导滞,茯苓健脾渗湿。研究证实可促进胃排空,消化不良伴腹泻者应减量服用。
5、黄芪建中汤:
适合脾胃虚寒型胃病,表现为隐痛喜按、手足不温。黄芪补中益气,桂枝温经通阳,白芍缓急止痛,饴糖甘缓补虚。实验表明能提高胃黏膜血流量,糖尿病患者需去饴糖。
胃病患者用药需经中医辨证,避免自行配伍。日常应规律进食,细嚼慢咽,少食多餐,忌食生冷辛辣。可适量食用山药、南瓜、小米等健脾食材,配合足三里穴位按摩。慢性胃病建议每餐后散步15分钟促进消化,保持情绪舒畅有助于肝气调达。若出现持续胃痛、黑便、体重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器质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