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新型肺炎可通过正确佩戴口罩实现,主要方法有选择合适口罩、规范佩戴步骤、确保密合性、定时更换、正确处理废弃口罩。
1、选择合适口罩:
医用外科口罩或KN95/N95口罩能有效过滤飞沫和微粒。普通棉布口罩防护效果有限,不建议在高风险环境使用。购买时需认准医疗器械注册证号,避免使用三无产品。儿童应选择专用尺寸口罩,确保贴合面部。
2、规范佩戴步骤:
佩戴口罩前需用肥皂水或酒精洗手液清洁双手。区分口罩正反面,金属条朝上,双手按压鼻夹使其贴合鼻梁。下拉口罩完全覆盖下巴,避免触碰外层污染面。佩戴过程中不要反复调整位置。
3、确保密合性:
佩戴后需进行气密性测试,双手捂住口罩快速呼气,检查边缘是否漏气。调整耳带松紧度至既无压迫感又能紧密贴合。眼镜起雾或呼吸时口罩明显起伏都提示密合不良,需重新调整佩戴。
4、定时更换:
医用外科口罩连续佩戴不超过4小时,KN95口罩使用时长不超过8小时。口罩出现潮湿、破损、污染或呼吸阻力明显增大时应立即更换。进食饮水后需更换新口罩,不可重复使用已摘下的口罩。
5、正确处理废弃:
摘口罩时仅触碰耳挂绳,避免接触可能被污染的外层。普通人群使用后的口罩按生活垃圾处理,折叠后装入密封袋丢弃。疑似感染者需用含氯消毒剂喷洒后作为医疗废物处理,丢弃后及时洗手消毒。
除规范佩戴口罩外,日常生活中需保持室内通风,每日开窗不少于3次;加强手卫生,采用七步洗手法,接触公共物品后及时消毒;合理膳食保证优质蛋白摄入,适量补充维生素C;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锻炼;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出现发热、干咳等症状时立即就医排查,途中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