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的症状主要有发热、头痛、咳嗽、咽痛、肌肉酸痛等。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在冬春季节,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容易在人群密集的场所传播。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变异性强,容易引起大规模流行。
1、发热
发热是流行性感冒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体温通常超过38摄氏度,可能持续3-5天。流感引起的发热往往突然发生,伴有寒战和全身不适。发热是机体对病毒感染的正常免疫反应,有助于抑制病毒复制。对于高热患者,可遵医嘱使用退热药物,同时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脱水。
2、头痛
流感患者常出现剧烈头痛,多位于前额或眼眶周围,可能与病毒毒素刺激和发热有关。头痛程度因人而异,部分患者可能伴有畏光和眼球转动痛。适当休息和保持室内光线柔和有助于缓解头痛症状,严重时可遵医嘱使用止痛药物。
3、咳嗽
流感引起的咳嗽多为干咳,后期可能转为有痰。咳嗽是呼吸道对病毒感染的防御反应,有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咳嗽症状可能持续1-2周,夜间可能加重影响睡眠。保持空气湿润、多饮温水可以缓解咳嗽,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止咳药物。
4、咽痛
咽痛在流感患者中较为常见,表现为咽喉部灼热感和吞咽不适。检查可见咽部充血,严重者可能出现扁桃体肿大。用温盐水漱口可以缓解症状,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咽痛通常随着病情好转逐渐减轻,若持续加重需警惕继发细菌感染。
5、肌肉酸痛
全身肌肉酸痛是流感的特征性症状,以背部和四肢肌肉明显,严重者可能出现关节疼痛。这种症状与病毒血症和炎症反应有关,通常在发病后1-2天出现,持续3-5天。适当按摩和热敷可以缓解不适,严重疼痛可遵医嘱使用解热镇痛药。
流行性感冒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优质蛋白。避免到人群密集场所,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意识改变等严重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是每年接种流感疫苗,特别是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