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色素痣属于胎记的一种,表现为先天性局部皮肤色素减退斑。
无色素痣通常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出现,特点是边界清晰但不规则的白斑,好发于躯干和四肢近端。其形成与胚胎期黑素细胞迁移或分化异常有关,属于良性皮肤发育异常,不会恶变。典型特征包括:白斑处毛发颜色正常或略浅,摩擦后周围皮肤发红而白斑不变色,终身稳定存在且不会扩散。
临床需与白癜风、贫血痣等色素脱失性疾病鉴别。白癜风为后天获得性,边界清晰且对称分布,白斑处毛发常变白;贫血痣是局部血管异常导致的色素减退,摩擦后白斑与周围皮肤均发红。无色素痣无需特殊治疗,若影响美观可考虑遮盖霜或光疗,但效果有限。日常需注意防晒,避免因色素缺失导致晒伤。
建议患者每年进行皮肤科随访观察,尤其注意白斑是否出现瘙痒、脱屑等异常变化。日常护理应选择物理防晒措施,如穿长袖衣物、戴宽檐帽,避免使用刺激性护肤品。饮食方面保证均衡营养,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C和铜元素的食物如柑橘、坚果等,有助于维持皮肤健康。若出现心理困扰,可通过正念训练或心理咨询改善体象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