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可能由细菌感染、尿路梗阻、免疫力下降、卫生习惯不良、糖尿病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下腹不适、尿液浑浊等症状。
1、尿频尿急:
尿路感染刺激膀胱黏膜,导致排尿次数显著增加,每小时可达数次,同时伴有强烈的尿意感。患者常描述为“刚上完厕所又想尿”,夜间症状可能加重。这种情况与膀胱过度活动症不同,通常伴随其他感染特征。
2、排尿灼痛:
排尿时尿道烧灼感是典型症状,尤其在尿液排出终末时疼痛加剧。这种疼痛源于炎症介质刺激尿道神经末梢,可能放射至会阴部。严重者会出现排尿中断现象,与前列腺增生症状需进行鉴别。
3、下腹坠胀:
膀胱三角区炎症可引起下腹部持续钝痛,在憋尿时尤为明显。部分患者伴有腰骶部酸胀感,与肾盂肾炎的腰部叩击痛不同。按压耻骨上区可能诱发疼痛,但无反跳痛等腹膜刺激征。
4、尿液异常:
感染导致尿液颜色加深,可能出现云雾状浑浊,静置后可见沉淀物。约30%患者出现肉眼血尿,尿液显微镜检查可见大量白细胞和细菌。特殊情况下尿液可能出现腐败气味,与饮食因素导致的暂时性气味改变不同。
5、全身症状:
上尿路感染可能伴随38℃以上发热,伴有寒战、恶心等全身反应。老年患者可能出现意识模糊等非典型表现。这些症状提示感染可能已波及肾脏,需立即进行血常规和影像学检查。
每日饮水2000ml以上可稀释尿液,减轻排尿不适。建议选择蔓越莓汁、蒲公英茶等利尿饮品,避免咖啡因和酒精刺激。穿着棉质透气内裤,性生活后及时排尿。凯格尔运动可增强盆底肌功能,减少尿潴留风险。出现持续发热或腰痛时需急诊处理,避免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