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破裂可通过留置导尿管、抗生素治疗、膀胱修补术、膀胱造瘘术、骨盆骨折固定等方式治疗。膀胱破裂通常由外伤性撞击、医源性损伤、膀胱过度充盈、骨盆骨折、肿瘤浸润等原因引起。
1、导尿引流:
留置导尿管是膀胱破裂的基础治疗手段。通过硅胶导尿管持续引流尿液,减少膀胱内压力,避免尿液外渗至腹腔。导尿期间需保持会阴部清洁,每日用碘伏消毒尿道口,导尿管一般留置2-4周,需定期更换引流袋。
2、抗感染治疗:
膀胱破裂易继发腹腔感染,需预防性使用广谱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阿米卡星等。治疗期间需监测体温及血常规指标,若出现寒战高热需考虑脓毒血症,应及时调整抗生素方案。
3、手术修补:
对于裂口大于2cm的膀胱破裂,需行膀胱修补术。采用腹膜外入路暴露膀胱,用可吸收缝线分层缝合黏膜层与肌层。术后需留置膀胱冲洗管3-5天,保持引流通畅。合并直肠损伤时需同时行结肠造瘘。
4、造瘘减压:
复杂性膀胱破裂可实施膀胱造瘘术。在耻骨上方穿刺放置造瘘管,建立临时性尿流改道。造瘘管需每周更换一次,护理时需观察造瘘口周围皮肤情况,预防造瘘管堵塞或移位。
5、骨折处理:
骨盆骨折导致的膀胱破裂需优先稳定骨折。采用外固定支架或骨盆捆绑带固定,严重移位骨折需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骨折固定后可降低膀胱壁持续牵拉损伤,促进破裂口愈合。
膀胱破裂患者康复期需保持每日饮水量2000ml以上,多食用冬瓜、薏仁等利尿食物。三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及重体力劳动,定期复查膀胱造影评估愈合情况。出现排尿困难或腹痛加剧需立即返院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