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湿疹主要表现为耳部瘙痒、皮肤脱屑、渗出液、结痂和耳道肿胀。这些症状可能由过敏反应、皮肤屏障受损、微生物感染、接触刺激物或遗传因素引起。
1、耳部瘙痒:
外耳道湿疹最突出的早期症状是持续性或阵发性瘙痒,患者常忍不住搔抓耳廓及耳道口。瘙痒感在夜间可能加重,搔抓会导致皮肤破损,增加继发感染风险。过敏体质者接触洗发水、染发剂等化学物质后更易发作。
2、皮肤脱屑:
耳道皮肤出现白色或黄色鳞屑状脱落,触摸时有粗糙感。慢性湿疹患者可见皮肤增厚、苔藓样变,这与角质层水分丢失、皮脂分泌异常相关。脱屑可能堵塞耳道影响听力,但切忌用棉签强行清理。
3、渗出液:
急性发作期耳道内可见淡黄色清亮渗液,严重时形成糜烂面。渗出液干燥后会形成蜜黄色结痂,若合并细菌感染可能出现脓性分泌物。该症状提示皮肤炎症反应活跃,需保持患处干燥避免继发感染。
4、结痂:
反复搔抓或渗液干燥后形成片状痂皮,强行剥离可能引发出血。结痂多附着于耳道口及耳廓凹陷处,伴有皮肤皲裂。慢性期痂皮增厚可能造成耳道狭窄,需由医生进行专业清理。
5、耳道肿胀:
炎症反应导致耳道皮肤充血水肿,严重时外耳道呈缝隙状狭窄。肿胀可能伴随灼热感或疼痛,影响助听器佩戴。若肿胀持续不缓解,需排除真菌感染或中耳炎扩散可能。
建议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如金属耳饰、护发产品,沐浴时用棉球保护耳道。选择无香料护肤品,保持耳部干燥但不过度清洁。可尝试燕麦浴缓解瘙痒,若症状持续2周以上或出现听力下降、剧烈疼痛需耳鼻喉科就诊。日常补充维生素B族和Omega-3脂肪酸有助于皮肤屏障修复,避免摄入辛辣食物及酒精以免加重炎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