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需通过病理检查确诊,典型症状包括便血、排便习惯改变及肛门不适。
1、临床表现与初步筛查:
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便血、黏液便、排便次数增多或减少。部分患者会感到肛门坠胀或疼痛。肠镜检查是发现病灶的主要手段,镜下可见黏膜下隆起或溃疡性病变,需结合活检明确性质。血液中嗜铬粒蛋白A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升高可能提示神经内分泌肿瘤。
2、影像学与功能评估:
超声内镜能清晰显示肿瘤浸润深度及周围淋巴结情况。增强CT或MRI可评估远处转移,肝脏是最常见转移部位。生长抑素受体显像对判断肿瘤功能活性具有重要价值,约80%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表达生长抑素受体。
3、病理诊断标准:
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确诊金标准,显微镜下可见肿瘤细胞呈巢状或梁索状排列。免疫组化检测突触素、嗜铬粒蛋白等神经内分泌标志物呈阳性。根据核分裂像和Ki-67指数分为G1、G2、G3三个分级,分级越高恶性程度越高。
确诊后需评估肿瘤分期,早期局限性病变可选择内镜下切除或局部手术。直径小于1厘米的G1级肿瘤预后良好。日常需注意保持规律排便习惯,避免辛辣刺激饮食,定期复查肠镜和肿瘤标志物。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肠道功能,出现排便异常或体重下降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