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能否治好取决于病情分期和个体差异,部分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可实现临床治愈。
1、急性乙肝阶段:
急性乙肝患者多数可自愈,约90%成年感染者通过自身免疫清除病毒。此阶段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肝功能检查显示转氨酶升高。治疗以保肝降酶为主,常用药物包括甘草酸制剂、水飞蓟素等。需严格戒酒,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
2、慢性乙肝阶段:
慢性乙肝需长期抗病毒治疗,临床治愈率约10%-20%。该阶段分为免疫耐受期和活动期,活动期患者可能出现肝区不适、蜘蛛痣等表现。推荐使用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核苷类药物,或聚乙二醇干扰素进行抗病毒治疗。需每3-6个月复查HBV-DNA、肝脏超声等,避免食用霉变食物加重肝脏负担。
3、肝硬化阶段:
已进展至肝硬化的患者难以彻底治愈,治疗目标是延缓病情。代偿期肝硬化可能出现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等症状,需联合使用抗纤维化药物如扶正化瘀胶囊。失代偿期患者需预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必要时考虑肝移植手术。日常需控制动物内脏等高嘌呤食物摄入,保持大便通畅。
乙肝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每日进行太极拳等温和运动增强免疫力。饮食宜选用清蒸鱼、山药等易消化食材,严格禁酒并避免腌制食品。合并脂肪肝者需控制每日热量摄入,肥胖患者建议减重5%-10%。心理方面可通过正念训练缓解焦虑,家属应给予充分情感支持,共同建立治疗信心。疫苗接种可有效保护密切接触者,新生儿出生后需在12小时内完成乙肝免疫球蛋白和疫苗联合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