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积液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恶心呕吐、排便异常及体重下降。肠积液通常由肠梗阻、炎症性肠病、腹腔感染、低蛋白血症及肿瘤转移等因素引起。
1、腹胀:
腹胀是肠积液的早期常见症状,由于肠道内液体潴留导致肠管扩张。患者会感到腹部紧绷感,尤其在进食后加重。轻度腹胀可通过热敷或适度活动缓解,若伴随肠鸣音减弱需警惕机械性肠梗阻。
2、腹痛:
腹痛多表现为阵发性绞痛或持续性隐痛,与肠管扩张刺激神经有关。炎症性肠病引起的肠积液常伴脐周压痛,肠梗阻导致的疼痛则呈进行性加重。出现剧烈腹痛伴腹膜刺激征时需紧急就医。
3、恶心呕吐:
肠积液引起的消化道梗阻会导致胃内容物反流,呕吐物初期为胃液,后期可能出现粪臭味液体。频繁呕吐可能引发电解质紊乱,儿童和老年人更易出现脱水症状。
4、排便异常:
肠积液患者可能出现便秘或腹泻,机械性梗阻时可见排便停止,炎症性肠病则多伴黏液脓血便。麻痹性肠梗阻患者肠鸣音消失,腹部X线检查可见气液平面。
5、体重下降:
长期肠积液会影响营养吸收,导致进行性消瘦。恶性肿瘤引起的肠积液往往在短期内出现明显体重减轻,同时可能伴有贫血、乏力等全身症状。
肠积液患者应保持低渣饮食,避免豆类、洋葱等产气食物,每日分5-6次少量进食。急性期需禁食并配合胃肠减压,恢复期可逐步增加米汤、藕粉等流质。适度腹部按摩有助于促进肠蠕动,但避免剧烈运动。建议定期监测腹围变化,若出现持续发热或呕血需立即就诊。慢性患者需保证每日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蛋清等,同时补充B族维生素改善肠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