髁突骨折通常由外力直接撞击或间接传导导致,主要诱因包括交通事故撞击、运动损伤、高处坠落、暴力打击及骨质疏松等因素。
1、交通事故:
机动车碰撞或急刹车时,下颌骨髁突部位易受方向盘、安全气囊等物体直接撞击。高速冲击力可导致髁突颈部发生线性或粉碎性骨折,常伴随颞下颌关节脱位。需通过CT三维重建明确骨折类型,稳定性骨折可采用颌间固定,移位明显者需手术复位。
2、运动损伤:
拳击、散打等对抗性运动中,下颌角遭受侧向击打时,力量经下颌骨体传导至髁突。青少年运动员因骨骼未完全骨化更易发生青枝骨折。急性期需冷敷减轻肿胀,后期通过开口训练预防关节强直。
3、高处坠落:
从超过2米高度跌落时,颏部着地产生的垂直压力沿下颌骨传导至髁突,易造成双侧髁突骨折。此类损伤常合并颅底骨折,需优先排除颅内出血。治疗采用弹性牵引恢复咬合关系,6周内限制大张口动作。
4、暴力打击:
斗殴中颏部遭受拳击或钝器击打时,髁突承受的剪切力超过骨皮质强度。酗酒者因保护性反射减弱更易发生严重骨折。临床表现为耳前区压痛伴咬合错乱,手术需采用钛板坚固内固定。
5、骨质疏松:
绝经后女性或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者,髁突骨质密度降低,轻微外力即可导致病理性骨折。此类患者需同步进行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骨折愈合期延长至8-12周。
髁突骨折后应保持流质饮食,避免咀嚼硬物加重损伤。康复期每日进行渐进式张口训练,从被动牵拉到主动运动,配合局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3个月内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痂形成情况,出现关节弹响或疼痛加剧需及时复诊。建议佩戴防护牙托参与高风险运动,骨质疏松患者需加强防跌倒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