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窦骨折可通过鼻腔填塞、抗生素预防感染、镇痛处理、手术修复、定期复查等方式治疗。额窦骨折通常由外力撞击、交通事故、运动损伤、暴力打击、高处坠落等原因引起。
1、鼻腔填塞:
对于无移位的单纯性额窦骨折,临床常采用鼻腔填塞止血处理。使用无菌凡士林纱条或膨胀海绵压迫鼻腔,减少出血并促进骨折端稳定。填塞期间需保持头部抬高30度,避免用力擤鼻或打喷嚏。
2、抗生素预防:
额窦与颅脑相邻,骨折后易引发颅内感染。常规使用头孢呋辛、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克林霉素等抗生素预防感染。用药期间需监测体温及脑脊液鼻漏情况,疗程通常持续7-10天。
3、镇痛处理:
急性期疼痛明显者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塞来昔布等镇痛药物。伴有脑震荡症状时需慎用阿片类药物,避免掩盖病情变化。冷敷前额区域可辅助减轻肿胀疼痛。
4、手术修复:
当出现额窦前壁凹陷超过5mm、脑脊液鼻漏持续7天以上或合并颅内血肿时,需行额窦重建术或颅底修复术。手术通过钛网固定骨折碎片,必要时联合神经外科进行硬脑膜修补。
5、定期复查:
治疗后2周需复查CT评估骨折愈合情况,此后每3个月随访直至完全康复。重点观察有无慢性鼻窦炎、脑脓肿等并发症,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和头部碰撞。
额窦骨折恢复期应保持清淡饮食,适当增加高蛋白食物如鱼肉、鸡蛋促进组织修复,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猕猴桃、橙子等水果。日常避免用力擤鼻或潜水活动,睡眠时垫高枕头减少鼻腔充血。康复阶段可进行颈部放松操等低强度运动,6个月内禁止参与拳击、橄榄球等对抗性运动。若出现持续头痛、发热或视力改变等症状需立即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