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炎症可通过保持局部清洁、使用抗菌药物、调节阴道菌群、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常见病因包括细菌感染、真菌感染、寄生虫感染、激素水平异常、免疫力下降等。
1、保持清洁:
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避免使用碱性洗液破坏阴道酸性环境。选择纯棉透气内裤并每日更换,经期及时更换卫生巾。性生活前后注意清洁,避免交叉感染。清洗时从前向后擦拭,防止肛周细菌污染外阴。
2、抗菌治疗:
细菌性阴道炎可选用甲硝唑、克林霉素等抗生素;真菌感染常用克霉唑栓剂、氟康唑口服;滴虫性阴道炎需口服替硝唑联合局部用药。用药需完成规定疗程,避免耐药性产生。妊娠期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B类安全药物。
3、菌群调节:
补充乳酸杆菌制剂可恢复阴道微生态平衡,常用定君生、延华等阴道胶囊。配合低糖饮食减少真菌滋生,适量摄入无糖酸奶等含益生菌食品。避免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破坏正常菌群。
4、物理治疗:
慢性宫颈炎可采用激光、微波等物理疗法消除炎症组织。盆腔炎辅助超短波治疗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炎症吸收。治疗期间禁止盆浴、游泳,避免加重感染风险。
5、手术干预:
输卵管脓肿需行腹腔镜引流术,严重盆腔粘连可能需宫腹腔镜联合松解。宫颈息肉或囊肿较大时建议电切术,术后病理检查排除恶变。术后需配合抗生素预防感染。
建议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蔬果摄入,如猕猴桃、西兰花等增强免疫力。避免长期穿紧身裤造成局部潮湿,经期忌食辛辣刺激食物。规律作息配合适度运动,如瑜伽、快走等改善盆腔血液循环。治疗期间暂停性生活,配偶需同步检查治疗。出现异常分泌物增多、外阴瘙痒加重或下腹坠痛持续时应及时复诊,必要时进行阴道镜、B超等检查明确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