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疼痛可通过休息制动、冷敷热敷、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踝关节疼痛通常由扭伤、关节炎、肌腱炎、骨折、痛风等原因引起。
1、休息制动
踝关节疼痛急性期需立即停止活动,使用弹性绷带或护踝固定关节,避免负重行走。严重疼痛时可借助拐杖分担压力,防止二次损伤。制动时间根据损伤程度决定,一般软组织损伤需制动数日,骨折需固定数周。
2、冷敷热敷
急性损伤48小时内采用冰袋冷敷,每次15分钟,间隔2小时重复进行,可减轻肿胀和炎症。慢性疼痛或48小时后改用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注意避免冻伤或烫伤皮肤。
3、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可缓解疼痛和炎症,严重疼痛可短期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痛风性关节炎需服用秋水仙碱或别嘌呤醇。局部可涂抹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膏等外用制剂。所有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4、物理治疗
超声波治疗可促进组织修复,冲击波治疗适用于慢性肌腱炎。康复期进行踝泵运动、平衡训练等物理疗法,增强关节稳定性和肌肉力量。水中运动可减少关节负荷,适合术后或严重关节炎患者。
5、手术治疗
严重骨折需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慢性踝关节不稳可进行韧带重建术。晚期骨关节炎患者可能需要关节融合术或人工关节置换术。术后需配合系统康复训练恢复关节功能。
踝关节疼痛患者日常应选择低冲击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避免跳跃和急转动作。超重者需控制体重减轻关节负担。饮食注意补充钙和维生素D,痛风患者需限制高嘌呤食物。穿着有足弓支撑的鞋子,避免高跟鞋。康复期间可进行踝关节屈伸、环绕等轻柔活动,逐步增加活动范围。若疼痛持续超过两周或伴随明显肿胀、变形,应及时就医排查严重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