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化型手足癣是一种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的慢性手足皮肤病,主要表现为手足皮肤增厚、脱屑、皲裂,属于手足癣的临床分型之一。角化型手足癣主要由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等真菌感染引起,常见于足跟、手掌等角质层较厚的部位。
1、病因机制
皮肤癣菌通过分解角质蛋白获取营养,长期感染导致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异常。真菌分泌的角蛋白酶会破坏皮肤屏障功能,引起角质层代谢紊乱。糖尿病患者、长期穿不透气鞋袜者、免疫功能低下者更易患病。
2、典型症状
病变区域呈现弥漫性皮肤增厚,表面覆盖灰白色鳞屑,冬季易出现深在性皲裂伴疼痛。皮损边界清楚但炎症反应轻微,偶见轻度红斑。病程较长者可能出现指甲增厚、浑浊等甲癣表现。
3、诊断方法
临床结合典型皮损特征与真菌学检查可确诊。刮取皮屑进行氢氧化钾镜检可见分支分隔的菌丝,真菌培养可明确菌种。需与掌跖角化病、慢性湿疹等疾病进行鉴别,必要时行皮肤病理检查。
4、药物治疗
可遵医嘱使用联苯苄唑乳膏、特比萘芬片、环吡酮胺软膏等抗真菌药物。顽固病例需口服伊曲康唑或特比萘芬进行系统治疗。合并细菌感染时可短期使用莫匹罗星软膏等抗生素制剂。
5、日常护理
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导致继发感染。选择吸湿透气的棉质袜,鞋具定期消毒。沐浴后及时擦干趾缝,可涂抹尿素软膏软化角质。家庭成员需同步治疗以防交叉感染。
角化型手足癣患者应避免与他人共用拖鞋、毛巾等个人物品。日常可适当补充维生素A和维生素E,帮助维持皮肤屏障功能。治疗期间需遵医嘱足疗程用药,即使症状缓解也不应擅自停药。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需积极控制血糖,定期复查肝功能。若出现明显皲裂出血或化脓性感染,应及时就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