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缺失不修复可能引发邻牙倾斜、对颌牙伸长、咀嚼功能下降、颞下颌关节紊乱、面容衰老等问题。长期缺牙会导致牙槽骨萎缩,增加后续修复难度。
1、邻牙倾斜:缺失牙两侧的牙齿会向缺隙处倾斜移动,破坏正常咬合关系。倾斜牙与邻牙接触点消失,易嵌塞食物残渣,诱发龋齿和牙周炎。建议3-6个月内采用活动义齿或种植牙修复。
2、对颌牙伸长:缺失牙对应的上颌或下颌牙齿会向缺牙区过度萌出,导致咬合平面紊乱。伸长牙可能暴露牙本质引发敏感,严重时需通过正畸牵引或调磨处理。早期修复可避免咬合创伤。
3、咀嚼效率降低:后牙缺失会使磨碎食物能力下降50%以上,长期单侧咀嚼可能引发消化不良。前牙缺失影响切割功能,导致进食蔬果困难。修复后可恢复80%以上咀嚼效能,推荐选择种植修复方案。
4、关节负荷异常:单侧缺牙导致双侧颞下颌关节受力不均,可能出现弹响、疼痛、张口受限等症状。咬合平衡破坏后,关节盘易发生移位。需通过咬合重建恢复关节稳定性,严重者需关节腔灌洗治疗。
5、牙槽骨吸收:缺牙区骨组织每年以0.5-1mm速度萎缩,三年后骨量可能丧失60%。骨高度不足会影响传统义齿固位,种植修复需先行骨增量手术。保持牙槽嵴形态对维持面部支撑至关重要。
缺牙患者应保证每日钙质摄入1000mg,可通过乳制品、豆制品、深绿色蔬菜补充。建议进行咬肌训练如咀嚼无糖口香糖,每周3次每次15分钟。修复后每年需进行口腔检查,使用冲牙器清洁义齿邻面,避免过硬食物造成修复体折裂。长期缺牙者修复前需拍摄CBCT评估骨条件,吸烟患者种植成功率下降30%,建议术前戒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