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上起水泡又疼又痒可通过抗过敏治疗、抗感染治疗、局部冷敷、皮肤屏障修复、避免刺激等方式缓解。可能由接触性皮炎、汗疱疹、真菌感染、烫伤、带状疱疹等原因引起。
1、抗过敏治疗:
接触性皮炎或汗疱疹引起的水泡瘙痒可口服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抗组胺药物减轻症状。局部涂抹氢化可的松乳膏缓解炎症反应,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过敏体质者应避免接触洗涤剂、金属饰品等常见致敏原。
2、抗感染治疗:
真菌感染导致的水泡需使用联苯苄唑乳膏或特比萘芬乳膏等抗真菌药物。细菌感染伴随红肿热痛时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带状疱疹需早期口服阿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水泡破溃后预防继发感染。
3、局部冷敷:
急性期用冷藏生理盐水纱布湿敷可减轻灼热感和肿胀。每次冷敷10-15分钟,每日2-3次,避免冰块直接接触皮肤。烫伤引起的水泡冷敷后需保持创面干燥,覆盖无菌敷料。
4、皮肤屏障修复:
水泡消退后涂抹含神经酰胺的保湿霜修复皮肤屏障。汗疱疹患者日常使用尿素软膏软化角质,避免反复脱皮。接触化学物品时佩戴棉质手套,洗手后及时涂抹护手霜。
5、避免刺激:
发作期间忌食辛辣食物和酒精以免加重瘙痒。避免搔抓水泡导致继发感染,指甲需剪短磨平。洗衣物时选择无磷洗涤剂,减少双手直接接触热水和清洁剂。
保持手部干燥通风,出汗后及时擦干。选择纯棉透气手套替代橡胶制品,避免长时间密闭环境。日常补充维生素B族和锌元素有助于皮肤修复,可适量食用坚果、深海鱼等食物。若水泡持续扩大、渗液化脓或伴随发热,需及时就诊排查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潜在病因。反复发作患者建议进行斑贴试验明确过敏原,必要时进行脱敏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