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皮毛囊炎主要表现为红肿疼痛的毛囊性丘疹或脓疱,可能伴随瘙痒、脱发或局部压痛,严重时可形成疖肿或瘢痕性脱发。
1、毛囊性丘疹:
早期表现为红色毛囊性小丘疹,直径约1-2毫米,中心常贯穿毛发。丘疹质地坚硬,触痛明显,周围皮肤可能出现轻度水肿。这类皮损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常见于频繁使用发胶或清洁不足的人群。
2、脓疱形成:
丘疹进展后顶端形成黄白色脓疱,内含浑浊脓液。脓疱壁薄易破,破溃后渗出脓血混合物,干燥后形成蜜黄色痂皮。该阶段可能伴随低热或局部淋巴结肿大,提示细菌感染程度加重。
3、剧烈瘙痒:
炎症刺激神经末梢导致持续性瘙痒,夜间症状可能加重。搔抓会引发继发感染,形成"瘙痒-搔抓-感染"恶性循环。真菌性毛囊炎如糠秕孢子菌感染瘙痒更为显著,常伴头皮屑增多。
4、脱发症状:
反复炎症破坏毛囊结构可导致局部永久性脱发,表现为圆形或不规则脱发斑。瘢痕性脱发区域皮肤光滑萎缩,毛囊开口消失。非瘢痕性脱发在炎症消退后毛发可再生,但新生毛发可能纤细易断。
5、疖肿发展:
深部毛囊炎融合形成直径超过1cm的炎性结节,局部呈紫红色,触痛明显。疖肿中心坏死液化后形成脓肿,破溃后排出坏死组织和脓栓。多发性疖肿可能引起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
日常应避免过度清洁或使用碱性洗发产品,推荐含吡啶硫酮锌或酮康唑的药用洗发水每周使用2-3次。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调节皮脂分泌,减少高糖高脂饮食可降低毛囊炎复发风险。出现广泛脓疱或发热症状需及时就医,必要时进行脓液培养指导抗生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