耵聍栓塞是指外耳道内耵聍俗称耳屎过度堆积形成硬块,导致耳道堵塞的常见耳科问题,可能由耵聍分泌过多、外耳道狭窄、不当挖耳、炎症刺激或遗传因素引起。
1、耵聍分泌过多:
外耳道皮肤腺体分泌耵聍是正常生理现象,但部分人群因遗传或代谢因素分泌量显著增加。长期未清理时,耵聍与脱落皮屑混合后体积膨胀,逐渐形成团块。这类情况可通过定期耳科检查预防,医生可能推荐使用碳酸氢钠滴耳液软化耵聍。
2、外耳道狭窄:
先天性耳道狭窄或外伤后瘢痕形成会阻碍耵聍自然排出。儿童和老年人更易因此发生栓塞,伴随耳闷胀感和听力下降。临床常用耳内镜评估狭窄程度,必要时采用吸引器或耵聍钩进行专业清理。
3、不当挖耳习惯:
使用棉签、发卡等工具自行挖耳可能将耵聍推向耳道深处,反而促进栓塞形成。反复刺激还会引发外耳道炎性水肿,加重堵塞症状。纠正错误清洁方式后,多数患者栓塞发生率明显降低。
4、炎症刺激:
外耳道湿疹、真菌感染等炎症疾病会导致皮肤脱屑增多,与耵聍混合后质地变硬。患者常伴有瘙痒、疼痛等不适,需先治疗原发病。合并感染时可能需联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等抗菌药物。
5、遗传因素:
部分人群因基因变异产生黏稠型耵聍,干燥后易形成坚硬栓塞。这类体质者需每3-6个月进行专业耳道护理,日常可选用矿物油类滴耳剂保持耵聍湿润度。
预防耵聍栓塞需避免自行挖耳,游泳或沐浴后及时擦干外耳道。出现耳鸣、耳闷症状时应尽早就医,切忌强行掏挖。老年人及助听器使用者建议每半年接受一次耳科检查,糖尿病患者清理耵聍前需检测血糖。日常饮食可适量增加富含维生素A的胡萝卜、菠菜等食物,有助于维持外耳道皮肤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