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血栓的典型症状包括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皮肤苍白或发绀、皮温降低及脉搏减弱。这些症状按严重程度从早期缺血表现到终末期组织坏死发展。
1、间歇性跛行:
早期表现为行走时小腿肌肉痉挛性疼痛,休息后缓解。因运动时肌肉耗氧增加而狭窄或闭塞的动脉无法满足供血需求。典型疼痛部位与血栓阻塞平面相关,如股动脉阻塞多出现大腿疼痛,腘动脉以下阻塞则以小腿疼痛为主。症状进展速度与侧支循环建立程度相关。
2、静息痛:
疾病进展期出现持续性肢端疼痛,夜间加重。提示严重缺血状态,常见于踝关节以远部位。患者常被迫采取垂腿姿势以增加血流灌注,可能伴随趾端感觉异常。此时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超过3秒,预示组织存活面临威胁。
3、皮肤改变:
缺血导致皮肤苍白呈蜡样,抬高肢体时加重;下垂后可能出现反应性充血潮红。严重时出现发绀,提示静脉回流受阻。皮肤干燥脱屑、汗毛脱落等营养性改变常见,趾甲增厚变形是慢性缺血特征。
4、温度异常:
患肢皮温较健侧明显降低,温差超过2℃有诊断意义。温度梯度改变最显著处常提示血管阻塞部位。晚期可能出现局部冻伤样改变,但需与神经性溃疡鉴别。温度觉减退是神经缺血的伴随症状。
5、脉搏减弱:
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是重要体征。需双侧对比检查,肥胖患者可能需多普勒超声辅助判断。动脉闭塞远端可能闻及血管杂音,但完全闭塞时杂音反而消失。合并静脉血栓时可能出现Homans征阳性。
建议患者出现间歇性跛行时即就医评估,每日进行30分钟平地行走训练可促进侧支循环形成,但需避免负重爬坡。饮食需控制饱和脂肪酸摄入,推荐深海鱼类和坚果类食物。绝对戒烟并监测血压血糖,寒冷季节注意肢体保暖,避免穿着过紧鞋袜。突发剧痛伴肢体苍白需立即急诊处理,6小时内是血管再通黄金窗口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