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体修复体的选择需根据缺损范围、美观需求和功能要求决定,主要类型有瓷嵌体、树脂嵌体、金属嵌体、复合树脂嵌体和二氧化锆嵌体。
1、瓷嵌体:
瓷嵌体具有优异的美学性能,色泽接近天然牙,适用于前牙或可见区域的修复。其硬度与牙釉质相近,能减少对颌牙磨损,但脆性较高可能发生碎裂。制作需取模送技工室加工,通常需要两次就诊完成。瓷嵌体边缘密合度高,长期使用不易引发继发龋,但费用相对较高。
2、树脂嵌体:
树脂嵌体操作简便可一次就诊完成,适合中小型缺损修复。复合树脂材料具有弹性模量接近牙本质的特点,能缓冲咬合力。但长期使用可能出现边缘着色和微渗漏,耐磨性较瓷嵌体差。直接法树脂嵌体可在口内塑形固化,间接法则需技工室制作,后者精度更高。
3、金属嵌体:
金属嵌体以金合金为代表,延展性和生物相容性优异,适合后牙大面积缺损修复。其耐磨性是所有嵌体中最高的,使用寿命可达10年以上。但金属色泽影响美观,且导热性强可能引发敏感。制作需要精确的蜡型铸造技术,边缘适合性仅次于瓷嵌体。
4、复合树脂嵌体:
复合树脂嵌体结合了树脂和瓷粉的优点,具有中等硬度和良好抛光性。采用CAD/CAM技术可快速制作,适合后牙中等缺损修复。其弹性模量介于金属和树脂之间,能有效分散咬合应力。但长期使用可能出现材料老化,需要定期检查边缘完整性。
5、二氧化锆嵌体:
二氧化锆嵌体强度最高,适合承受较大咬合力的磨牙区修复。其半透明性可达到近似天然牙的美观效果,且不会像金属那样影响影像学检查。材料致密度高能有效防止细菌渗透,但硬度过高可能加速对颌牙磨损。需通过数字化扫描和切削技术制作。
选择嵌体类型时需综合考虑牙齿位置、咬合关系及患者预算。后牙区优先考虑强度与耐磨性,前牙区侧重美学效果。日常护理需使用含氟牙膏维护边缘封闭,避免咬硬物。定期口腔检查可及时发现嵌体边缘微渗漏或继发龋,金属嵌体佩戴者需注意牙龈染色情况。修复后出现持续敏感或松动应及时复诊,所有嵌体均需配合牙线清洁邻接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