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后腹痛可通过补充电解质、热敷腹部、口服胃黏膜保护剂、抗酸药物、就医检查等方式缓解,通常由酒精刺激胃黏膜、胆汁反流、急性胃炎、胰腺炎、消化道出血等原因引起。
1、补充电解质:
酒精利尿作用易导致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建议饮用含钾钠的淡盐水或运动饮料,避免饮用咖啡等利尿饮品。可进食香蕉、燕麦等富钾食物,每小时补充200-300ml液体。
2、热敷缓解:
使用40℃左右热水袋热敷上腹部15分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酒精诱发胃肠痉挛时,热敷可松弛平滑肌,配合顺时针按摩脐周效果更佳。
3、胃黏膜修复:
铝碳酸镁、硫糖铝、胶体果胶铋等胃黏膜保护剂可中和胃酸,形成保护层。酒精破坏胃黏膜屏障后,这类药物能减少氢离子反向扩散,缓解烧灼痛。
4、药物干预:
奥美拉唑、雷贝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适用于胃酸过多者,H2受体阻滞剂如法莫替丁可夜间服用。持续性绞痛可能与急性胰腺炎有关,血清淀粉酶超过500U/L需急诊处理。
5、识别急症:
呕血、板状腹、向左肩放射痛提示消化道穿孔或胰腺炎,应立即禁食并影像学检查。饮酒后48小时持续剧痛伴发热,需排除胆囊炎或肠系膜缺血。
饮酒前摄入牛奶或面包可延缓酒精吸收,席间搭配清蒸鱼、山药等低脂高蛋白食物减轻刺激。腹痛缓解后3日内选择小米粥、南瓜羹等流食,避免辛辣及高纤维饮食。每日30分钟快走促进胃肠蠕动恢复,饮酒后72小时内禁止剧烈运动。长期饮酒者建议定期胃镜检查,戒酒期间可补充维生素B族及谷氨酰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