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龋齿不治疗可能由细菌感染、牙釉质损伤、牙本质暴露、牙髓炎、根尖周炎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补牙、根管治疗、嵌体修复、牙冠修复、拔牙等方式治疗。
1、细菌繁殖:
龋洞为细菌提供繁殖环境,链球菌和乳酸杆菌分解食物残渣产酸,持续腐蚀牙体组织。未及时清除的菌斑会向深层扩散,导致龋损范围扩大。建议使用含氟牙膏刷牙,配合牙线清理邻面。
2、牙髓感染:
龋坏穿透牙本质后可能引发牙髓炎,与冷热刺激痛、自发痛等症状相关。细菌通过牙本质小管侵入髓腔,造成血管神经坏死。急性发作时需根管治疗清除感染组织,常用药物包括甲醛甲酚、氢氧化钙糊剂。
3、根尖病变:
感染扩散至根尖区会导致根尖肉芽肿或囊肿,与咬合痛、牙龈脓包等症状相关。X线片显示根尖阴影需进行根管再治疗,严重者需行根尖切除术或意向再植术。
4、邻牙波及:
龋坏牙与邻牙接触面形成菌斑滞留区,可能诱发邻面龋。未治疗的深龋可能使相邻磨牙龋坏风险提升3倍。修复时可选择复合树脂或玻璃离子充填,邻接关系不佳者建议制作嵌体。
5、颌骨破坏:
长期慢性炎症可能引起颌骨吸收,与面部肿胀、张口受限等症状相关。根尖周炎扩散可导致骨髓炎,需配合阿莫西林、甲硝唑等抗生素控制感染,骨缺损严重时需植骨手术。
深龋患者应限制每日精制糖摄入低于25克,餐后咀嚼无糖口香糖刺激唾液分泌。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可早期发现邻面龋,运动时佩戴防护牙托避免牙齿劈裂。出现夜间痛或牙龈瘘管需立即就诊,延误治疗可能导致牙齿丧失咀嚼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