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角膜炎具有传染性。该病多由病毒、细菌或真菌感染引起,可通过直接接触患者眼部分泌物或污染物品传播。
一、传染途径与高危因素:
病毒性角膜炎常见病原体为单纯疱疹病毒和腺病毒,接触患者泪液或共用毛巾等物品可造成传播。细菌性角膜炎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铜绿假单胞菌导致,角膜外伤或隐形眼镜使用不当者易感。真菌性角膜炎常见于农业外伤后,病原体通过植物性异物侵入角膜。
二、典型症状与病程分期:
早期表现为眼红、畏光、流泪等刺激症状,24小时内可能出现角膜上皮点状缺损。进展期角膜出现灰白色浸润灶,伴有视力下降和剧烈疼痛。重症者角膜溃疡穿孔风险增高,需紧急医疗干预。
三、防控与治疗措施:
确诊患者应单独使用毛巾枕套,避免揉眼后接触公共物品。病毒性感染可选用抗病毒滴眼液,细菌性感染需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真菌性角膜炎需联合全身抗真菌治疗。所有类型患者均需定期复查角膜愈合情况。
预防传播需加强手卫生,隐形眼镜佩戴者应规范清洁护理。发病期间避免游泳及眼部化妆,饮食宜选择富含维生素A的胡萝卜、菠菜等促进角膜修复,室内保持适宜湿度减少眼部干燥。出现症状后72小时内就医可显著改善预后,延误治疗可能导致角膜瘢痕影响视力。